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0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系统科学   1190篇
丛书文集   754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99篇
综合类   16030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893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869篇
  2007年   1155篇
  2006年   1031篇
  2005年   955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73篇
  2002年   658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399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89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低渗透油藏多段塞微生物驱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条件不同,微生物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和油藏适应性也有所差别,需要合理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注入参数,在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考虑微生物降低原油黏度以及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客观因素,建立一种将油井产能和含水变化规律结合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微生物驱开发指标。微生物驱油实验表明,多段塞微生物驱较单一段塞微生物驱采收率可提高9.24%,见水时间能延长40.10%~40.14%,无水采收率提高18.44%;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微生物吞吐开井后的产油量、增油量、产液量和含水率,单井预测误差小于10%,区块总体产液量和产油量预测误差均小于3%,含水率仅为0.25%。矿场试验采用五级段塞交替注入调剖用微生物与驱油用微生物,试验区含水上升率由8.1%下降至-4.3%,综合递减率由13.3%下降到4.4%,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2.
基于摩擦效应的砂岩裂缝密度定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挤压型盆地内低渗砂岩储层为研究目标,研究应力场与裂缝参数的关系,通过岩石力学实验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基于考虑裂缝面摩擦耗能的裂缝密度定量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岩石变形准则与能量转换法相结合是建立应力场和裂缝参数力学模型的有效途径,当岩石内部应力状态超过破裂条件后,裂缝密度随应变能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裂缝的形成除了要克服岩石内在的黏聚力外,还要克服围压与摩擦效应形成的阻力,可使用库仑-莫尔破裂准则进行岩石破裂判别,进而明确应力-应变与岩石产生裂缝密度的数学关系。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准西北缘低渗砂岩裂缝密度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提高变换域通信系统(transform domain communication system,TDCS)基函数的随机性与相关性,提出了采用双Gold序列控制产生变换域通信系统基函数伪随机相位的方法。首先通过Gold序列2控制产生相位映射抽头数,然后由Gold序列1映射产生基函数伪随机相位,所产生的基函数具有良好的类噪声性和相关性。仿真表明,与传统一维m序列产生方法相比,采用双Gold序列映射产生的基函数具有更好的随机性和相关性,可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提高变换域通信系统抗截获能力,具有良好的多址接入性能。  相似文献   
74.
为了降低微型磁通门功耗对微型磁通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方法研究了微型磁通门的铁芯形状及绕线方式对磁通门激励电流和输出信号的影响。对缩比结构微型磁通门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采用多孔铁芯结合激励线圈/感应线圈交错缠绕的微型磁通门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激励电流从而降低磁通门功耗。与已报道的经过优化设计的缩比结构微型磁通门相比,引起的漏磁较小,能更有效地降低激励电流并提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75.
以高价的Ti 4+为掺杂离子、聚乙烯醇(PVA)为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原位立体碳包覆的LiFe0.96Ti0.02PO4/C正极材料.采用XRD,SEM,TEM及EDS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恒流充放电实验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VA的热解碳导电优良且最易于实现原位立体包覆LiFePO4,经过原位立体碳包覆和钛掺杂综合改性后,活性材料在不降低原有高温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具备了更优良的低温电化学性能和倍率性能:于0℃时0.1C和30℃时5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8.7mAh/g和97.4mAh/g.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调试过程中的研合率、缩短模面研配周期,提出了一种模具型面的精确构建方法.在冲压仿真的基础上,结合网格映射、形函数插值、节点偏移等方法,调整凸凹模工具网格使二者之间的间隙与冲压后零件厚度分布一致,构建出适应零件厚度分布的精确模面网格模型;并以调整好的工具网格为基准,根据网格节点的偏移量,对模具型面相应的曲面面片及其剪裁线的控制顶点进行相应的偏移,实现曲面随网格模型的变化而自动形变,进一步构建出适应零件厚度变化的模具精确型面.实例研究表明,该精确模面构建方法有效,在模具设计阶段实现了模具型面的研合率.  相似文献   
77.
对 Web of Science 2008-2013年 MOOC 索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词聚类图谱,以及作者、来源期刊和文献共被引图谱,获取被引频次、中心度等统计数据。综合分析表明:“联通主义”“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合作学习”“在线学习”“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是国际 MOOC 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团队呈现多元化、精英化与网络化;来源期刊具有显著的多学科特征;《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Siemens,2005)、《联通性知识导论》(Downes,2005)等成为 MOOC 研究的经典文献。建议组建跨学科、跨部门、开放式的 MOOC 学术团队,注重质性与定量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 MOOC 理论研究与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78.
基于传递矩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采用单元基本计算体系,利用平衡条件和虚功原理推导了考虑弯矩、剪切和轴力影响的空间弹性直梁在无外荷载及各种外荷载作用下的传递矩阵,并针对实例,对所推导公式进行编程运算,得到示例桥梁关键截面的内力。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良好,表明推导方法可行。该方法避免了初参数法的繁琐,概念清晰,求解简便,并可以应用到其他结构在不同荷载情况下传递矩阵的推导。  相似文献   
79.
低温环境下聚磷微生物的富集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温环境下生物强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研究了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两种模式富集驯化好氧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的效果.研究表明,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8~11℃的低温环境下能有效完成好氧和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驯化,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反应器分别在第40d和第80d达到稳定状态.厌氧/好氧反应器内污泥释磷和吸磷能力强于厌氧/缺氧反应器内污泥,分别为27.7 mg P/g MLVSS,35.2mg P/g MLVSS,17.4mg P/g MLVSS,23.1mg P/g MLVSS.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在好氧条件下以氧为电子受体快速吸收磷,而好氧聚磷菌在缺氧环境中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立即吸收磷的能力较弱,仅为6.9mgP/gMLVSS,占好氧吸磷的19.6%.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两个反应器富集前后聚磷菌(Accumulibacter)的丰度分别由9.3%(接种污泥)增加到79.3%(好氧聚磷菌)和61.6%(反硝化聚磷菌),同样表明了在该低温环境下两个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均实现了Accumulibacter的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80.
首先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传递率为适应值函数,分别对单自由度、双自由度隔振体系进行了隔振参数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研究.随之,考虑了状态反馈控制方法,目标函数选为传递函数矩阵的无穷范数;数值试验表明,在无控最优隔振参数的基础上,施加反馈控制,并不能进一步优化隔振体系;而重新在线计算隔振参数及反馈控制器,可以进一步优化原无控最优隔振体系.最后,进行了兼顾控制力传递率的多目标研究,旨在优化隔振体系传递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控制能源消耗.本文的系统研究,解决了隔振体系参数的最优设计问题;并在隔振基础上施加控制体系,讨论了最优参数设置的重要性;此外,兼顾控制能源消耗的参数优化,对于传统的隔振和控制体系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